男女主角分别是杜仲明杜仲明的现代都市小说《高质量小说阅读圈中诡事》,由网络作家“疯管所所长”所著,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,本站纯净无弹窗,精彩内容欢迎阅读!小说详情介绍:悬疑惊悚《圈中诡事》,是小编非常喜欢的一篇悬疑惊悚,代表人物分别是杜仲明杜仲明,作者“疯管所所长”精心编著的一部言情作品,作品无广告版简介:需供给一顿斋饭吗?没钱……”杜螽明尴尬一笑,顺势把伸出去的手缩回袖子:“婶子言重了,福生无量天尊~”做完法事,农妇端来一个筲箕,筲箕里有两个熟芋头,半个粗面饼子,两碗快馊了的豆羹,这已经是这个家里能拿出的最好的食物了。杜螽明把饼掰成两半,大的一半给师傅,拿过芋头就着豆羹吃了起来,正值长身体的时候,吃什么都觉得香。吃完饭就已经天黑了,师......
《高质量小说阅读圈中诡事》精彩片段
南走阴,北请神。
民间传说,人死后魂魄会进入阴间冥界,从此阴阳两隔。
但凡事总会有例外,倘若人死后魂魄并未进入阴间,而是留在了阳间,就成了所谓的孤魂野鬼。
孤魂野鬼就在阳世的时间久了,就可能逆乱阴阳,扰乱阳间的秩序,这时候就需要专业人士出手,将鬼魂送回它该去的地方,民间谓之“走阴人”。
以走阴为职业的人,无外乎这几类:神婆、懒汉、司娘子;扶乩、纸匠、出马仙。
除了这几类人,走阴人中还有一支神秘的特种部队——有着正统箓职的道士,他们头顶三个香炉,白天烧香拜神,夜晚驱邪捉鬼,是走阴人中最为特殊的存在。
光绪二十七年,距离江州开埠已经过去了四十年。
正是黄昏,长江岸边停满了船只,数条简易的木头栈桥伸进江中,斜阳残照,满江金鳞开。
码头堆满了卸下来的木头和箱子,木材是江州的特产,而箱中装填的货物,有瓷器、茶叶、大米、纸张和夏布,极尽富饶。
远离岸口的地方,还停靠着洋人的蒸汽轮船,此刻全都静默地泊在江面上,听不见一丝喧嚣。
一艘简陋的竹排从江面驶来。
一个少年人站在船头撑篙,竹篙入水的声音刺破了码头的寂静,眼前的景象应该用繁华来形容,但他却觉得这个港口有种说不出的诡异。
船快要靠岸了,少年人才猛地一拍脑袋,想通了诡异在何处:这里太安静了,看不见一个人影,也听不见别的声音,仿佛一座死城。
“师父,江州的瘟疫已经这么严重了吗?你看我们进了江口,就再也没看见一个活人了……”
竹排尾边上,站着一个邋遢道人,年过五旬,身材高大魁梧,口音带着一口京片子味。
道人长叹了一口气:“生灵涂炭,不知又要滋生多少邪祟~”
过了码头,低矮的土墙夹着一条巷口,巷子里每隔几丈远,就放着一个盖白布的筐,布上爬满了黑压压的苍蝇。
杜螽明一连揭了几个筐,被那股熟悉的尸臭熏得眉头紧皱:一具具赤裸的尸体,蜷缩在筐里,由于天气闷热,大多已经开始腐坏。
丘道人凑过去看了一眼,说道:“是天花。”
杜螽明敲开了一户人家的大门,好一会儿,门开了一道缝儿,露出一张裹满纱布的脸,问道:“你找谁?”
“我们是虔州来的道士,可以给你们驱瘟神,不要钱的,给口饭吃就行……”
“进来吧……”
俩人进去后,视线在屋里转了一圈,这家人脸上的神态如出一辙,麻木,茫然,呆滞,像被圈养在牛棚里的牲口。
丘道人叫过杜螽明,开始布置做驱瘟神的法事,只是俩人的表演过于浮夸,怎么看都有些招摇撞骗的味道。
丘道人取过一个米升,倒扣在桌案上,盖上红布,焚香秉烛,两只脚各踩一片老瓦,手持桃木剑,又是唱又是打。
等他施诀念咒完毕,用木剑一挑,剑尖稳稳挑起神龛上的酒碗,豪饮一口,对着米升唪了出去,酒水过烛,顿时升起一阵火光,脚下的瓦片也应声而裂。
师徒之间的配合显然已是驾轻就熟,这边火光退了下去,杜螽明就走了过去揭开红布,揭布时趁众人不备,把手中暗藏好的彩线塞入米升下。
米升掀开,众人首先看见的,便是“凭空”出现的彩线,之前唱跳、吐火的戏法又够唬人,就连农妇晦暗的眼神里也多了一些光亮。
丘道人取出彩线,故作高深地说道:“家神英灵庇佑,降下五条灵索,五彩避五兵五瘟,保你家从此百病不生,大吉大利。”
栓好彩线,又从兜里掏出一张神像,对杵在一旁的杜螽明使了个眼色。
杜螽明看到师傅的眼神示意,移身到农妇身旁:“婶子,这是开光过的驱瘟大元帅神像,在我们神坛上供奉了七七四十九天,每日诵经加持一十二遍,今后贴在你家门上,过路瘟神见了都得绕着走,大吉大利,大吉大利……”
农妇侧目,看着欲言又的杜螽明,这张堆满谄媚的脸上写满了两个大字——要钱。
“不是说不要钱,只需供给一顿斋饭吗?没钱……”
杜螽明尴尬一笑,顺势把伸出去的手缩回袖子:“婶子言重了,福生无量天尊~”
做完法事,农妇端来一个筲箕,筲箕里有两个熟芋头,半个粗面饼子,两碗快馊了的豆羹,这已经是这个家里能拿出的最好的食物了。
杜螽明把饼掰成两半,大的一半给师傅,拿过芋头就着豆羹吃了起来,正值长身体的时候,吃什么都觉得香。
吃完饭就已经天黑了,师徒二人要继续上路,出门前,农妇面露难色,欲言又止,最后终于硬着头皮说了句:
“二位道长,碗厂最近不太平,你们还是尽早找个地方歇歇吧,天黑了怕撞见什么奇怪的东西……”
杜螽明回头对那农妇笑了一下:“不碍事,婶子,我们就是专门走夜路的……”
农妇倚在门边,目送两人走进夜色中,如豆的油灯渐渐被黑暗吞噬。
黑夜如漆,伸手不见五指,就算打着灯笼,走这种坑坑洼洼的路,都得小心些;但这师徒二人却仿佛能视夜物,瞳孔中升起一点金芒,如履平地。
“师父,刚才这家人都那么惨了,咱们为什么还要骗人家钱?”
“呔,兔崽子,怎么说话呢,不去骗你跟我喝西北风?”
“去摆个摊算命,也比行骗好呀!”
“那还不是骗。别叨叨了,干活!”
听到师傅的招呼,杜螽明不情愿地“哦”了一声,在木箱摸索了一阵,摸出一个小香炉顶在头上,又拔出木箱上的青竹竿,系上白幡,这便是用来收魂的引魂幡。
丘道人手中不知何时多了一对铜铃,每走三步就摇一下,对着空山喊道:“三魂早降,七窍未临;河边野外,荒庙庄村;公庭牢狱,坟茔山林;山神五道,游路将军,当方土地,家宅灶君……”
南方仲夏是多雾天气,日头下山后气温骤降,雾气从地底蒸腾上来,桌毡一样铺着,朦朦胧胧。
倘若此刻有人路过,能找到老死的耕牛眼中流出来的泪,用柳叶沾上,滴进眼里,便能看到,雾夜之中,一个个模糊的虚影从四面八方赶来,跟在那条白幡后面。
杜螽明看了一眼身后逐渐多起来的人影,学着师傅的模样,高喊了一声:
“走阴过道!生人回避!”
最新评论